热烈祝贺数学资料网建站十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资讯 >> 数学新闻 > 内容页

高校招生按专业投档势在必行

时间:2014年02月16日来源:shuxue2013.com作者:数学资源网点击:
高校招生按专业投档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教育部的设计,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笔者认为,我国的统一高考、统一录取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废除。这首先是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的,改革只能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第二,即便是到2020年如期形成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那也是“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第三,统一录取也应属于多元录取模式中的一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应被取消,也不可能被取消,只是其录取考生数量占比会逐步减少而已。第四,即便实行分类考试后,每个类别的招生也将有统一录取与非同一录取之分。

  因此,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不能放弃、放松对统一高考、统一录取模式的研究,恰恰相反,而是应该加强研究,积极改进、抓紧完善现有做法,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目前,高考统一录取的投档模式亟待改革。建议尽快完善并全面推广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而且这种改革非常紧迫,势在必行。

  一、按院校投档录取模式的主要弊病

  目前,高考统一录取投档,几乎都采用按院校投档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院校为投档单位,考生可以按照志愿设置方案分批次填报若干个院校志愿,在每个院校下可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

  省级招生办按照各院校确定的投档比例(按教育部要求,投档比例范围为招生计划的100%至120%),将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统一投档到院校,院校再根据本校招生章程明确的录取规则依次安排考生专业志愿。对于所报专业志愿都不能录取的考生,若在院校内服从专业调剂,可安排到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否则退档。

  这种按院校投档的录取模式是传统的录取模式,形成于人工录取年代,现在看来,它无疑是一种极为粗放的录取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按院校投档的录取模式,最大的弊病是不能以考生为本,不利于考生的职业发展。当然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请看下面三种社会现象:

  一是令人惊心的高考复读率。就全国范围而言,高考复读队伍是从什么时间成浩荡之势。河南省若干年来,每年的复读生人数约能达到该省近百万高考大军的三分之一。河南的情况稍有特殊,其他省份的复读生占比可能没有河南高,但也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其实,复读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家庭财富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对考生青春年华的极大浪费!虽然部分考生会通过复读提高成绩,获得更满意的录取结果,但就全社会而言,这种产出与投入是极不对等的。可以说,除了开设复读班的教育机构及老师以外,几乎没有赢家!一个理性的社会是绝不应该容忍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一个理性的家长、考生也绝不应该轻易做出复读的决定。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的选择复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考生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而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又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认可所录取专业。

  二是令人咋舌的专业满意度。有很多对专业录取结果不满意的考生通过选择复读再考,那么,是不是没有选择复读而入学的大学生们对自己所录取的专业都非常满意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很多考生为了避免退档,是通过“服从专业调剂”录取的,只能被动接受。  几年前,桂林工学院曾在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调查及其意义》为题进行了相关调查,课题组对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本科生调查显示:只有12.6%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很满意,11.6%感觉不好,1%很反感,大多数人则属将就、凑合。这10所高校都属于层次较高的院校,如果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一般的普通院校乃至专科高职院校,满意度恐怕会更低。

  还有很多机构也做过类似调查,尽管调查模型、分析方法、统计数据不尽一样,但结论是一致的—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很低。

  试想,一个对专业不感兴趣的人,怎么能够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恐怕也是当今大学生学习热情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令人无奈的专业相关度。专业相关度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它等于“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与“受雇全职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之比。据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本科专业2012届大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平均为69%。

  当然,影响专业相关度的因素很多,原因也很复杂。单从考生个人角度来说,有在升入大学前未能重视职业规划的主观原因,也有录取专业不能随己所愿,只能被动接受的客观原因。

  综上,目前的大学生在专业方面,严重存在着学非所能、学非所长、学非所爱的问题,并且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怎么解决?笔者认为,采取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当属目前的首选。

  二、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的基本思路

  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专业为投档单位,每个志愿只填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考生可以按照志愿设置方案分批次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省招生办将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直接投档到院校的具体专业,由院校决定是否将考生录取到该专业。

  (一)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的主要特征

  1.专业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本对象。也就是说,考生是以院校的某个具体专业为基本对象进行填报(可表述为“某院校的某专业”)。而不是像目前按院校投档那样,以院校为基本对象填报,只将专业作为院校的附属对象填报(可表述为“某院校”+“该院校的某几个专业”+“是否服从该院校的所有其他专业”)。

  2.专业是省级招办投档的基本目标。省级招生办按照各院校确定的投档比例,将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直接投档到院校的某个专业,院校再根据本校招生章程明确的录取规则确定本专业是否录取。若不录取,则直接退档,不存在在院校内进行专业调剂的问题。

  (二)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的基本要求

  对于这种投档录取模式有两点需要腔调:

  1.必须建立在平行志愿基础之上。即这若干个专业志愿是相互平行、独立的关系,都是第一志愿。

  2.必须实行多次投档办法。目前,各省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还都只实行一次投档,这种投档方式早就应该改。对于按专业投档的志愿设置方案,必须实行多次投档才有意义。只有这样,考生若被顺序在前的专业志愿调档并退档后,后续志愿只要符合投档条件依然可以再投档。

  (三)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的志愿设置方案

  考生在每个批次可以填报n个志愿,每个志愿都要明确到某所院校的某个专业,或者说每个院校只填报1个专业志愿(见表1)。每个志愿都是独立的第一志愿,相互之间具有平行关系。若想填报同一所院校的多个专业,可将其分别填报在多个相邻或不相邻的志愿序号上。投档时按照志愿序号自前至后依次检索,哪个志愿序号先满足投档条件,就将考生投档到哪个志愿序号相应院校的相应专业。如果不符合该专业的录取条件而退档,则再往后检索,看有没有其他满足投档条件的志愿序号,直至第n个志愿序号。这样,每个考生理论上最多可以享有n次投档机会。

  表1:

志愿序号
院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1
院校1
专业1
2
院校2
专业2
……
……
n
院校n
专业n

  也可将志愿表设计成表2的形式。考生在每个批次可以填报n个专业志愿,每个专业志愿可以填报1—m个院校。这实际上是给考生提供了n×m个专业志愿。这n×m个专业志愿都是独立的第一志愿,相互之间具有平行关系。检索顺序是先自上而下检索专业,再自左而右检索院校。投档办法同方案1。在这种设计下,每个考生理论上最多可以享有n×m次投档机会。

  表2形式的志愿表必须要求高校按照规范统一的专业目录编制专业招生计划,而不能像目前这样,招生专业都由各校自行赋予代码。

  表2:

志愿序号
专业代码及名称
院校代码及名称
1
专业1
院校1
院校2
……
院校m
2
专业2
院校1
院校2
……
院校m
……
……
n
专业n
院校1
院校2
……
院校m

  显而易见,对考生来说,n值越大,报考风险越小。但n值过大也无实际意义。究竟将n值定为多少比较合适?主要应根据首轮录取考生占比期望来考虑。目前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首轮录取考生占比,一本批次一般都能达到95%以上,其他批次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因此,实行按专业投档后至少要保证首轮录取考生不低于这个比例。同时,要确保不超过两轮投档就能使所有招生院校完成计划,以提高录取工作效率。

  三、实行按专业投档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自2012年已经在专科批次试行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而且已经受到了院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呈现出“考生志愿满足率提高、院校生源分布更加合理、院校专业到位率普遍提高”等特点。不过有两点遗憾:一是该省2013年采取这种录取模式的批次只增加了一个本科提前批次,而且只限于非第一志愿,步子迈得太小。二是专科批次虽然实行按专业平行投档,但并未实行多次投档,大大削减了改革的正面效应。

  因此,有必要强调:本文提出的按专业投档模式,是建立在平行志愿、多次投档基础上的投档模式。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一个多赢的、没有任何负面担忧、值得迅速推广的改革举措。

  (一)从考生的角度看

  —可以引导考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加科学地挖掘自身潜能,使更多考生能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填报高考志愿,从而有望从根本上破解“学非所能、学非所长、学非所爱”的难题。

  —可以引导大家淡化名校情结,强化专业关注,充分满足考生的个性需求,有利于考生的终身发展。

  —可以降低填报志愿的技术难度,减少填报操作失误的几率,使每个考生、每个考生家庭都能轻松、从容的面对高考,改变目前这种高压、紧张状态。

  (二)从录取机构的角度看

  —可以从录取机制上保证录取的公正性,再辅之于信息公开,就能揭开高考录取的面纱,消除神秘感,减少录取悬念,使录取结果的可预见性增强,甚至使之成为一种必然。这样,招生录取环节的腐败就将大大减少,进而使全社会逐步淡化对高考录取的关注度,也可减轻教育行政部门所承受的社会及舆论压力。

  —可以简化录取批次,提高效率,降低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实行按专业投档录取模式后,可以取消现有的录取批次设置。在现阶段,完全可以只将招生院校分为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这三个批次。以后如果全国院校分类建设较为成熟后,可分类别组织招生,分层次确定录取批次。

  (三)从院校的角度看

  —每个专业都可以招收到适合本专业要求、具有较强学习意愿,而且具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这就有可能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学习空气不浓的状况。

  —有利于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及专业整合,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这对于走出“重规模、轻质量”的办学误区,改变“千校一面”状况、促进院校合理定位和分类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实行按专业投档模式后,专业实力的强弱将成为考生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便是名校,如果某专业实力较弱,也不会有好生源;即便是普通院校,其某些实力较强、很有特色的专业也同样会受考生青睐。

  (四)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角度看

  —符合目前高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思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不仅不悖于改革要求,而且能够起到完善制度,缓和矛盾,促进改革目标实现的作用。比如,可以在扩大院校招生自主权的同时,逐步将招生自主权下放到各院系,使专家参与录取的综合评价更具实际意义,院校招生办只进行监督和把关。此外,也可以为正在实行以及今后可能实行的各种多元录取方式(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等)起到探索和铺垫作用。

  —改革牵涉面小,易操作,但能产生显著效应。实行按专业投档,不像其他高考改革内容,牵一发而须动全身,非全面考虑、谨慎操作不可。它只是录取模式的改变,可以毫无顾虑的进行,所需做的工作只需编制个程序,而且不受“三年早知道”原则的束缚,可以马上操作,但它给高考改革带来的正面效应却将是相当巨大的。这种投入小、无风险、回报大的改革举措我们何乐而不为?何乐不早为?

相关文章:
分享到:
已有 人参与所有评论